天花乱坠语出《心地观经·序品偈》:“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乱坠遍虚空。”
主谓 花,本作“华”。坠,落。天上的花纷纷坠落下来。
天花乱坠现在是用来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但虚妄、空洞、不着边际的。
现释义: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天花乱坠,原为佛教传说故事,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落下。用来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有声有色。后指言谈虚妄,动听但不切实际,空洞不着边际。或指用甜言蜜语骗人。
下面我们来看下天花乱坠是如何从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演变为言谈虚妄空洞不着边际的。
两晋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在中原盛行。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带头求神拜佛,在全国大建寺庙。
公元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这一年被历史学家视为南朝梁发展的分水岭,梁武帝多次舍身出家,朝政渐荒。
公元527年,梁武帝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当了3天住持和尚。
出家后,他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因为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
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这一年,梁武帝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九月十五日,梁武帝第二次在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帝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讲解《涅槃经》。
10天后,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日,萧衍还俗。
公元546年,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萧衍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37天,朝廷出资一亿钱将其赎回。
梁武帝出家之余,还聘请古印度僧人波罗末来中国讲经。波罗末翻译了不少印度佛经,并培养了许多中国弟子。
有了经书,讲经的风气更加兴盛。为了宣传佛教,佛教徒编了许许多多讲经的传说。
其中一则就是:一个叫云光的法师,讲经非常到位,感动了上天,供养天人在天上,纷纷散花。“天花乱坠”由此而来。
后来,佛教在中国分成许多宗派,影响最大的是“禅宗”。宋真宗时,道原和尚编了一本《景德传灯录》,记载了禅宗师徒的故事。书中讲到对佛意要真正领会,反对“讲得天花乱坠”。
从此,人们用“天花乱坠”来形容说话极其动听,但多指过分夸张,不切实际。

转载请注明出处:365网摘你知道吗?天花乱坠源于佛教传说,并非贬义词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